关税风波下全球航运格局悄然生变,欧线、海外仓“走红”
美国关税政策阴影下,“航运公司将大规模停航”的消息甚嚣尘上。而伴随美线暂停的,是亚欧航线、东南亚航线、南美洲航线的逆势上扬,海外仓也成为保持确定性的有效选择,客户咨询量迅速拉升。
自4月2日起,美国政府正式开始实施对等关税政策,至今对中国市场的关税最高已达245%。迅速推高的关税,让外贸行业面临较大冲击,海运市场因此受到影响。
一方面,外贸商家开始寻找更多元化的业务布局,另一方面海运行业也在积极为中国商品走出国门而奔走。欧洲市场、南美洲市场、东南亚市场成为美国市场的“替代方案。”
外贸公司不敢贸然发货,船公司对美线运力动手了
当前,美线市场停航已然成为行业最关注的焦点问题,也是未来外贸市场走向的信号灯。
航运咨询机构德鲁里最新更新的集运周报显示,未来五周东西主干航线取消83航次,占计划713个航次的12%。在这83个航次中,约53%为跨太平洋东向航线(指从亚洲出发,经过太平洋,最终到达北美的航线),还有29%为亚洲-北欧和地中海航线,18%为跨大西洋西向航线(主要指连接欧洲与美洲东海岸的海运通道)。
这一数据显示,中国到北美的航线运力将大幅缩减,也是全球主要海运通道中变化最大的航线。
Flexport飞协博向界面新闻提供的数据显示,近期美线空航班次攀升,导致4月运力大幅缩减,市场大约减少20%的运力,且由于部分航线服务的调整或暂时中断,使得可用舱位更加紧张。
《环球时报》报道称,运往美国的集装箱预订量第一季度激增,但目前已出现“崩溃”迹象,美国进口集装箱“预订冻结现象普遍”。贸易数据平台Vizion提供的数据显示,由于关税不确定性,前往美国的集装箱预订量相比前一周大幅下降67%,从美国出发的集装箱预订量下降40%。
同时,美国港口也发出了进口量下跌的预警。加州长滩港和洛杉矶港是美国吞吐量最大的两个港口,据《环球时报》报道,这两个港口的高层均对外透露未来港口吞吐量将会下降的提醒。其中2025年下半年长滩港的货运量可能会暴跌20%,洛杉矶港预计吞吐量将从5月份开始下降10%,而且预计该港口5月份将有12个取消或空白的航次。
外贸公司的确不敢轻易订舱了。
Flexport飞协博亚太区客户管理总监岑学欣透露,特朗普启动2.0关税政策之后,客户发货态度主要分为3种,一种是某些品牌产品具有高独特性及高市场需求,仍在持续走货;第二种是有客户将暂缓从亚洲出发的海运订舱,直到关税政策走向更明朗为止。此外,许多出海电商对此早有心理准备,很早之前就开始积极布局其他市场或分散产能。
关税导致货运需求下滑之后,航运公司自然要进一步削减赴美航线运力。近期,亚洲三家航运巨头海洋网联航运 (ONE)、韩新海运(HMM)和阳明海运组成的集装箱联盟 Premier Alliance决定暂停原定于下个月开通的通往美国的跨太平洋货运航线。
有消息称,由中远海运(COSCO)、法国达飞轮船(CMA CGM)、长荣海运(EMC)、东方海外(OOCL)四家航运公司组成的OA联盟(Ocean Alliance)将在4月底取消洛杉矶方向的3条航线,ZIM航运公司也计划停运2个月。
界面新闻就此向货代公司求证,有货代公司表示尚未接到通知,但也有货代称OA联盟的船舶的确空班较多。另外在社交平台上,多位货代人员也都表示很多去往北美的船停航了。
界面新闻还关注到,美国特朗普政府决定暂时降低中国智能手机、笔记本电脑及其他电子产品的关税,但据美国海关数据,智能手机、电脑等技术产品的进口额占美国总进口货物价值的20%以上,主要以空运为主,这些商品在海运中的占比极低,几乎可以忽略不计。因此,这一关税举措未能实质性地改善跨太平洋航运需求。
“漫航观察”援引Linerlytica的分析指出,尽管关税局势有所缓和,但目前仍有30%至40%的货物因高关税而无法进入美国市场,主要影响到那些与中国有较大贸易往来的航运公司,如合德海运(Hede)、美森轮船(Matson)、海领(SeaLead)等。
影响不止出现在中国市场。近日,由于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委内瑞拉政府持续施加政治经济压力,马士基与达飞轮船宣布将自本月起停止联合运营的Ceiba Express航线。
该航线原本连接美国佛罗里达州埃弗格雷斯港(Everglades)、牙买加金斯敦(Kingston)、委内瑞拉拉瓜伊拉(La Guaira)、圣托马斯德卡斯蒂利亚港(Santo Tomas de Castilla)等多个港口,原本共部署了两艘达飞集装箱船和一艘马士基集装箱船,周转时间为三周。